开武三十二年的春天,本该是草长莺飞、春意盎然的时节,北疆的大地却被一股浓重的战争阴云笼罩。薛延陀部在野狼谷惨败后,并未收敛,反而将屈辱化为怒火,首领夷男可汗以雷霆手段整合了内部,随后派遣使者,以割地、联姻为诱饵,联合了回鹘、吐谷浑、契丹等多个草原部落,组成了一支多达十五万的联军,浩浩荡荡地杀向大唐北疆的重镇——云中。
一时间,北疆狼烟四起,烽火台的浓烟如同黑色的巨柱,直插云霄,将战报以最快的速度,传回了千里之外的神都长安。
云中告急:魏尚死守待援军
云中城,位于黄河以北,是大唐抵御草原部族南下的第一道屏障,城墙高大坚固,易守难攻。时任云中太守的魏尚,是将门之后,自幼熟读兵书,更有着丰富的戍边经验,性格刚毅,勇猛善战。
面对十五万联军的猛攻,魏尚没有丝毫畏惧。他迅速动员全城军民,加固城防,分派兵力,死守各个城门。联军的攻势如同潮水般一波接一波,薛延陀的骑兵挥舞着弯刀,在城下嘶吼;回鹘的弓箭手在远处放箭,箭雨密集如蝗;吐谷浑的步兵则推着攻城槌,疯狂撞击着城门。
“杀!拿下云中,抢掠三日!” 联军阵中,薛延陀的先锋将领挥舞着马鞭,嘶吼着激励士气。
城头上,魏尚身披铠甲,手持长枪,亲自指挥作战。他目光如电,冷静地调配着兵力:“左营,弓箭压制!右营,滚石准备!告诉弟兄们,云中是我们的家,身后是大唐的子民,死也不能退!”
唐军士兵在他的鼓舞下,士气高昂,奋勇杀敌。滚石、擂木、火箭从城头倾泻而下,联军的尸体在城下堆积如山,血流成河。魏尚凭借着坚固的城防和灵活的战术,连续数次打退了联军的猛攻,让夷男可汗的嚣张气焰受到了沉重打击。
但联军的兵力实在太过庞大,十五万对云中城内的两万守军,差距悬殊。激战十余日后,云中城的伤亡越来越大,粮草和箭矢也渐渐告急,城墙多处出现破损,魏尚虽然依旧顽强抵抗,却也已是强弩之末,只能一次次派遣使者,向长安求援,言辞恳切,带着血与火的急迫。
“陛下!云中危在旦夕!魏尚恳请陛下速发援兵,迟则城破人亡,北疆不保啊!”
长安震动:秦正阳怒点征虏帅
云中的战报如雪片般飞入长安,紫宸殿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。
“岂有此理!” 秦正阳将手中的战报狠狠摔在龙案上,脸色铁青,“薛延陀匹夫,竟敢联合诸部,犯我大唐疆土!真当朕老了,提不动刀了吗?”
满朝文武噤若寒蝉,谁都知道,陛下这次是真的动怒了。北疆的安危,关乎大唐的国本,容不得半点闪失。
“陛下息怒!” 兵部尚书出列奏道,“云中城防坚固,魏尚忠勇,一时半会儿无碍。当务之急,是尽快派遣大军北上,增援云中,击退联军!”
“派谁去?” 秦正阳的目光扫过群臣,带着审视的锐利,“十五万联军,非同小可,必须是能征善战、有勇有谋的大将,才能担此重任!”
群臣面面相觑,能独当一面的将领虽有,但面对如此庞大的联军,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。
就在这时,宰相高成出列奏道:“陛下,臣举荐一人,定能不负陛下所托,击退联军!
“哦?高相请讲。”
“河东太守,龙天策!” 高成的声音清晰而坚定,“龙太守在河东政绩斐然,更在野狼谷以少胜多,击溃薛延陀先锋,深谙草原部族战法。其临危不乱,智计百出,更兼深得军心民心,由他挂帅,必能克敌制胜!”
高成的话音刚落,立刻有多位大臣附和:“高相所言极是!龙太守确是不二人选!”
“臣也举荐龙太守!”
秦正阳听到“龙天策”三个字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。他想起了这个从杞县一步步走来的年轻人,从县尉到太守,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精彩,无论是治理地方,还是领兵作战,都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和担当。
“好!” 秦正阳一拍龙案,语气斩钉截铁,“传朕旨意:任命河东太守龙天策为征虏大将军,总领幽、并、凉三州兵马,共计七万,即刻北上,驰援云中,务必将联军击溃,保我大唐北疆无虞!”
“陛下圣明!”
旨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,送往河东晋阳。
挂帅出征:龙帅点兵誓北伐
晋阳太守府,龙天策正在与龙岩商议春耕事宜,接到圣旨的那一刻,兄弟二人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决心。
“看来,这春耕,只能托付给别人了。” 龙天策接过圣旨,语气平静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。
“你放心去吧。” 龙岩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河东有我,定能稳住后方,为你提供粮草支援。只是……联军十五万,你只有七万兵马,此行凶险,务必小心。”
“大哥放心。” 龙天策点头,“兵不在多,而在精;将不在勇,而在谋。薛延陀虽联合了诸部,但各部人心不齐,各怀鬼胎,这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