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大爷好多天没回家了,就让他回去跟狗娃聚一聚,顺便给家里带句话。
他监工的活就让老杨暂时负责。
李弘贞则带着所有男人,外加一头拉车小毛驴,还有两辆手推车去市场进货。
粮食这玩意又重运输风险又大,遇到下雨或者过关盘查啥的,损失还得算卖家的,所以没几个粮商会免费送货的。
为了买到便宜的面粉,李弘贞只能来到长江北岸的农贸市场。
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原本9钱一石的白面,被李弘贞砍到8钱。
粮商极不情愿的让人把6石白面搬到驴车上。
而后又花了4两银子,买了2石最好的大米,作为店铺的日常口粮。
毕竟是创业初期嘛,得让员工吃好一点。
(参考天启年间的物价,一两银子=10钱,能买1石白面,换算现代单位就是194斤)
解决买粮的事,接下来就要去买油和糖。
明朝老百姓最常用的植物油是茶油,价格可不便宜,一升就要60文钱。
共买了二十升,花了一两二钱。
(1明升=现代1035毫升)
一通采购下来,花钱如流水,李弘贞兜里的钱一下空了大半。
牛奶茶叶这些不用买,陈家会送货。
剩下买完白糖就可以打道回府了。
来到一家专门卖糖的铺子。
掌柜看他们一群人拉着大包小包,断定这是大客户。
都不用伙计招待,三步并两步跑出去迎接。
“这位爷,进货呐?”
“白糖怎么卖?”
“60文钱一斤。”
“啥成色呀,竟然要这么贵?”
“爷您不妨先瞧瞧,来,请进,咱家的糖,寻遍整个酆都,都没有我家的好。您瞧瞧我手里这糖,又纯又白。”
(据资料记载,明朝出口英国的白糖是1000担(市斤)八单位里亚尔(两),合计为110文钱一斤。当然,国内相对会便宜一些。明朝普通人的年收入大概在12两到30两左右,所以明朝老百姓吃糖就跟现代人吃中高档的茶叶差不多。)
李弘贞再次发挥砍价本领:
“我一次进购一石(200斤),能不能算便宜点?”
掌柜一脸苦笑:“那不行...咱家的糖您也看到了,洁白无瑕,东家拿到两广去卖,洋人甚至都不惜花数倍重金求购呢。”
初次交锋没成,李弘贞还有一百种办法砍价。
于是从木斗里抓起一簇白糖,开始挑毛病。
“掌柜的,你还说你家的白糖洁白无瑕,看见没有,还有虫子。”
“你再看看这是啥,这该不会是虫子拉得屎吧,喂,看见没有,屎啊!”
掌柜翻下白眼,不耐烦道:“那您开个价吧?”
“40文。”
“全天下都没有这么低的价格,爷您再加点吧?”
“那就45文。”
“55文,不能再少了。”
“掌柜的,你瞧见外头车上的粮没有,实不相瞒,我是做糕点生意的。这样吧,咱们各退一步,50文钱如何,往后我都来你这家买。”
掌柜故作为难想了想,才道:“那成,阿贵,去库房给这位爷扛两袋糖出来。”
进货的事告一段落,李弘贞领着六个男人回长江南岸了。
接下来的几天,他全心投入到产品研发当中。
把肉松面包、豆沙包、夹肉吐司、抹茶蛋糕、芝士蛋糕都搞出来。
.................
就在铺子筹备开业的同时。
家里这边却即将迎来一场风波。
这天小元魁和狗娃坐在树下看书识字。
不料一个皮球骤然飞来,砸在狗娃的脸上,力道大得把人砸翻过去。
当狗娃坐直身子,鼻血也紧跟着喷涌而出。
然而那些踢球的熊孩子非但没有丝毫歉意,反而哄堂大笑。
小元魁登时就怒了。
“你们做了错事,还敢笑?”
“快给他道歉。”
其中一个七八岁的小孩,趾高气扬的俯视着小元魁:
“我又不是故意的,凭什么道歉?”
“你们笑得那么猖狂,分明就是故意的。”
“我就是故意的,小不点,你又能奈我何?”
说完,熊孩子还十分挑衅的戳了戳小元魁。
小元魁气得攥紧拳头,想报仇,怎奈对方人多,只能先忍辱负重。
“狗哥,你还在流血,得赶紧治,咱们走。”
两人刚往家走,那群熊孩子就开始嘲笑谩骂。
“耶...耶...耶,狐狸精的儿子原来是个孬种,还有扎纸匠的孙子是怂瓜。”
“孬种配怂瓜,缩头顶呱呱,哈哈哈...”
闻言,小元魁立刻回头骂了回去:“我呸!我娘才不是狐狸精,我娘是天下第一美人,你们的娘都是丑八怪。”
“丑八怪生出来的龟儿,也是丑八怪,你们全家都是丑八怪。”
“你娘就是狐狸精,整日勾引男人,连我哥那么小都不放过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